“今天我们毕业了……带着歌声,带着欢笑,我们和今天说再见;带着期待,带着祝愿,我们要用努力证明,我们就是古路村的美好明天!” 16名小学毕业生在爱心天使、著名演艺明星赵子琪的领读下,满怀深情地朗诵了他们的毕业辞。7月4日,中华慈善总会I do儿童基金在我校支教志愿者所在的四川汉源县古路村小学举行了“在感恩中成长”的毕业典礼暨二期助学捐助仪式,我校党委副书记张小京、校团委书记徐晓、党委宣传部和校西部项目办负责人,汉源县领导、县教育局、团县委、皇木初中和永利乡中心小学等负责人出席。
I do儿童基金资助古路小学项目负责人——2008年曾在古路村小学与包唐韬一起支教的杨菲主持助学捐助活动仪式。为表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毕业生包唐韬的支教义举,中华慈善总会特授予包唐韬“I do儿童基金志愿者模范”称号。
张小京受邀在仪式上发表了讲话。他说,我们从千里之外的武汉来到这里,不仅带来了对古路村小学的问候,同时也对支教志愿者和社会各界的关爱表示衷心感谢。他表示,通过志愿服务,爱心帮扶,为西部教育事业的发展,展现我校的特色优势,彰显服务社会的理念,为古路村和古路村小学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山下和未来的大门。有爱就有希望,他祝愿古路村的孩子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。
汉源县副县长陈永志在讲话中说,古路村小学震后受到来自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愿者包唐韬、杨菲、李成的爱心支教。他们的无私奉献改善了山村小学封闭的教学环境,他们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,促进了古路村与外界的联系,他们用智慧和艰辛的努力改变古路村孩子的命运。
古路村,一个鲜为外人所知的彝族山寨,位于大渡河金口大峡谷转弯处,海拔1400多米,至今不通电,不通邮,只有一条千回百转的“Z”字形的骡马道通往山上。那里有一个悬崖上的小学,因山高地险,因而又被人们称为“天边小学和云中小学”。
5·12汶川大地震,我校毕业生包唐韬辞掉月薪3000元的工作,只身前往湖北对口援建的地震灾区汉源县古路村小学,当起了一名不要分文报酬的“孩子王”,并用自己的爱心和毅力,劝解失学的孩子重新回到课堂,又多方奔走,筹措资金,利用山涧溪流,购机发电,使古老的山村小学第一次用上了电灯。经媒体报道,包唐韬绝壁支教的义举感动了荆楚大地,一些崇尚公益的企业和爱心人士纷纷捐款捐物,改善古路村小学办学条件,结对帮扶贫困家庭孩子,整修骡马险道,拓宽古路村与外界的联系,促进了山村封闭保守思想观念的改变。
“我没有能力改变,我只能用爱去影响,我至少要让孩子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广阔。”由于山上师资缺乏,教学环境差,教学质量上不去,这样长期下去会耽误孩子。只有让古路村的孩子到山下条件好的学校读书,接受正规义务教育,才有一个美好的未来,也就成了包唐韬的最大心愿。
在包唐韬和杨菲的努力下,2009年,中华慈善总会I do儿童基金捐资助学项目正式落户古路村小学。该小学现有两个年级的学生,其中四年级18人,二年级24人。I do儿童基金“天边小学”助学计划共分为两期,其中一期计划已从去年5月开始,资助了22名五年级学生四年的生活费。这次二期I do儿童基金的资金援助计划的启动,是为32名转往山下皇木初级中学和永利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每月提供250元生活费,直至初中毕业。同时为接纳古路村孩子入学的两所学校各配备一间I do儿童基金电脑教室。
中央电视台、北京日报、北京青年报、环球时报、公益时报、新浪网、腾讯公益等中央和地方媒体参与此次I do儿童基金天边小学捐资助学活动,我校文学院毕业生、京华时报记者彭扬也随同中华慈善总会一行采访报道。